2022年山東軍轉安置考試即將啟動,提前備考,才能在考試來臨時做到游刃有余,為幫助大家備考,山東中公教育軍人考試頻道特整理了申論備考素材,下面為大家分享:
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說道,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”,這向我們深刻闡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,并強調了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。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,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,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,人類要重新審視“人”與“青山”的關系,只有做到人山兩不負,才能攜手共游天地間。
堅持綠色發展,牢牢把握“主旋律”。我們既要綠水青山,也要金山銀山,寧要綠水青山,不要金山銀山,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習總書記這番論述,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。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,而是辯證統一的,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,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,無論是安吉余村舊貌換新顏,還是熊耳山端起“旅游碗”吃上“生態飯”,都印證了這一點。伴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,只有踐行“綠色”這一發展理念,才能真正實現在發展中保護、在保護中發展,書寫高質量發展優異答卷。
完善獎懲制度,靈活唱好“高低聲”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,大多同體制不全、執行不力有關,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、最嚴密的法治,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。一方面,良法是善治的前提,要加快制度創新,增加制度供給,構建激勵約束并重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。另一方面,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,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,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加大宣傳,抓好正反面典型,該獎的獎,該罰的罰,決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“沒有牙齒的老虎”。相信在制度化、法治化的軌道上,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一定能行得更穩、走得更遠。
發動群眾參與,合力奏響“最強音”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,它的建成與維護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積極行動。溯古追今,莊子提出“天地與我并生,而萬物與我為一”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,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”,生態文明建設納入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……中華民族追求永續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、理念不斷更新。我們下一步要做的,是讓這些科學發展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,開展全民綠色行動,倡導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,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。
生態興則文明興,生態衰則文明衰。生態環境與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息息相關,作為黨員干部我們更要行動起來,帶領廣大群眾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“雙贏”,不負自然,和諧共生,讓綠水青山帶笑顏!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