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床血液學檢驗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目,是醫學檢驗專業必備的課程。我們在本科目的學習中,既要掌握血液學檢驗的基本理論、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,還要熟悉臨床相關的血液病及血液學特點。下面我來為大家總結一下血液前幾章的內容。
1.造血器官:能夠生成并支持造血細胞分化、發育、成熟的組織器官稱為造血器官。
2.造血:造血器官生成各種血細胞的過程稱為造血。
3.造血微環境:造血微環境是由骨髓基質細胞、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、微血管和神經等構成的,是造血干細胞賴以生存的場所。
4.胚胎期造血:①中胚葉造血期:此期造血大約在人胚發育第2周末開始,到人胚第9周時停止(造血部位為卵黃囊壁上的血島)。②肝臟造血期:始于胚胎第6周,至胚胎第7個月逐漸退化。③骨髓造血期:在胚胎第3個月長骨骨髓已開始造血,隨胚胎發育,骨髓造血日趨發育。
5.紅骨髓:有活躍造血功能。從出生至4歲,全身骨髓腔內均為紅骨髓。5歲后隨著年齡的增長,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展。至18歲時,紅骨髓僅存在于扁平骨、短骨及長管狀骨的近心端。
6.黃骨髓:即脂肪化的骨髓,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。健康成人黃骨髓約占骨髓總量的 50%。黃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潛能,當機體需要時,又可重新轉變為紅骨髓參與造血。
7.造血干細胞: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。
特征如下:①多數細胞處于G0期或靜止期。②絕大多數表達CD34和Thy-1。③低表達或不表達CD38和HLA-DR。④缺乏特異系列抗原表面標志。
8造血祖細胞:是一類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,但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過渡性、增殖性細胞群。
9.骨髓檢查的適應證:
①病人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或紅細胞增多。②外周血出現原始細胞或幼稚細胞。③外周血出現粒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癥須查明原因時。④血小板減少需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。⑤原因不明的發熱、淋巴結、肝、脾腫大。⑥不明原因的骨骼疼痛、骨質溶解等。⑦懷疑有血液寄生蟲病時。⑧X線照射,了解骨髓的受損情況。⑨惡性血液病化療后的療效觀察。
10.骨髓檢查的禁忌證:
①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,如血友病。②晚期妊娠的孕婦。
11.判斷骨髓穿刺是否良好:
①穿刺成功患者會有特殊的痛感。②骨髓涂片會出現骨髓小粒和脂肪滴。③骨髓涂片中出現骨髓特有細胞:幼稚粒細胞、有核紅細胞、漿細胞、成骨細胞、破骨細胞等。④骨髓有核細胞數大于外周血有核細胞數。
希望通過今天的這篇文章,可以幫助到大家對于血液學前幾章的知識點有一個更加詳細的了解。
【單選題】中胚葉造血始于人胚發育的第幾周:
A.第2周末
B.第3周末
C.第4周末
D.第5周末
【答案】A。解析:(1)本題考查中胚葉造血期的時間周期。(2)中胚葉造血期造血大約在人胚發育第2周末開始,到人胚第9周時停止。肝臟造血期大約在胚胎發育第6周開始,至胚胎第7個月逐漸退化。骨髓造血期始于胚胎第3個月,一直延續至出生后。故本題選A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