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國家公務員筆試備考已啟動,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備考,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提供:國考申論備考資料,包含申論技巧、申論熱點、申論范文等相關信息。下面為大家分享:2023國考申論熱點: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。
2021年末河北男孩劉同學網上尋親,二十多天后,經多方幫助,他找到了親生父母,而后因房子與親生父母發生沖突,被親生母親拉黑了微信。此事被媒體報道后發酵,網友質疑尋親動機,使劉同學遭受網絡暴力。2022年1月24日凌晨,劉同學在微博上發布了“生來即輕,還時亦凈”的告別長文,與世長辭。告別長文里,他說自己“出生被父母賣掉做彩禮、四歲養父母雙亡、校園欺凌受害者、被老師猥褻、被‘網暴’。” 劉同學的辭世與遭受網絡暴力脫不開關系。
[提出觀點]
網絡暴力由來已久,網絡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覷。網絡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、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,是用誹謗性、誣蔑性、侵犯名譽、損害權益和煽動性的言論、文字、圖片、視頻對他人進行名譽、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。
網絡暴力能針對當事人的名譽、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,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,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,亟待運用教育、道德約束、法律等手段進行規范。網絡暴力是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,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。所以,網絡暴力嚴重擾亂網絡社會公共秩序,應加大管理力度。
[綜合分析]
今天互聯網高速發展,網絡暴力的違法成本越來越低,但其帶來的殺傷力卻極強?!吨腥A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》對侮辱、誹謗英雄烈士的姓名、肖像、名譽等行為,明確提出構成犯罪的,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,雖然網絡暴力現實中更多指向的是不同于英烈的普通群體,背后的邏輯卻是相同的,但我國目前尚未有明確的關于針對網絡暴力的法律法規。網絡暴力有其空間虛擬性、主體隱蔽性、影響廣泛性、危害嚴重性等,它和刑法所規定的誹謗罪、侮辱罪有類似的犯罪構成要件,不同的是,網絡暴力的犯罪手段是利用了互聯網媒介進行傳播。因此,要整治網絡不良行為亂象,遏制不良文化傳播勢頭,大力凈化網絡生態,同時為廣大網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營造健康、清朗的網絡環境。
[參考對策]
網絡暴力是嚴重擾亂網絡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,需要完善法律法規,加強宣傳教育、強化監管等手段進行規范。
從完善法律法規方面來說,立法機關應該完善關于網絡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規,明確網絡暴力行為所承擔的責任,以及應該所受的處罰力度。
從宣傳教育方面來說,社會大眾應該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,明確對待網絡暴力行為的態度;各個媒體平臺應該明確監管責任,同時加強創建文明網絡環境的宣傳力度。
從國家監管方面來說,國家相關執法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,同時開展專項整治活動,整治網絡暴力行為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